當教育變成商品,一些你沒想到的事
教育已經不單純
還記得教育應該有的樣子嗎?教育應該是符合學生的興趣、志向而老師們想辦法幫助學生激發其潛能。沒錯,30年前確實是這樣,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技能,發展一技之長,所有的東西在學校裡都有了,只要付一些學費,其他的國家都幫你出,學生的未來充滿希望。
現在呢?大家把教育視為商品,老師變成服務業,學生變成消費者,多麼無情冷酷的商業用語阿。教育應該是充滿溫暖,充滿希望的地方啊!大學學費越來越貴,勞工基本薪資幾乎沒變;社會充滿著沒讀大學的話,人生註定失敗的風氣;一些想要發展技能的學生硬上大學,出來工作才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,這十幾年的青春,誰賠給你?繳得起大學學費的還好,繳不起的怎麼辦?高等教育好像變成一個名牌,有錢才能買到,那貧窮的學生怎麼辦?讀完四年大學就背學貸,好讓銀行利息賺飽飽,學生苦哈哈?教育的公平性在哪裡?在這個注重人權的社會,每個人不是應該都要有一樣的教育資源嗎?
教育商品化公平嗎?
教育變成了政府幫忙資本家訓練勞工的地方,在台灣需要高科技人才是吧?政府就給科技業非常豐厚的資金,其他科系學生的夢想呢?這個國家不需要優秀的畫家、作家、設計師、廚師?為什麼這些領域的資金這麼少,而大家卻繳一樣的學費?這實在是太荒謬了(好險台灣還好,在美國,換算成台幣,大學一學期要繳上百萬)。
當教育變成商品,那應該在購買前要有這個領域未來的薪資說明才對吧?買菸都會告訴你未來的風險了,繳學費也應該要說明就算你有這個學歷,也是可能找不到工作。這個資訊不透明,帶給很多人在財務上的困難。更別說補習班了,有哪個補習班會跟你說你沒考上某某大學會退你學費?
我們可以自救?
好在目前科技進步,很多學習內容在網路上都有免費的,或者是一些網路教學網站只要幾百元(台幣)就可以學習到完整知識 (小心!補習班會跟你說不可能),這在歐洲、美國、中國大陸都非常盛行,因為市場大,收個幾百元,人多也是賺的,台灣這邊就比較困難了,線上學習基本上還是會比較貴 (大概幾千塊),但跟補習班來比便宜很多了,或者把英語學好到美國網站學習相關技能也可以,不過就是比較花時間 (中國大陸網站小編沒試過)。
我們在如此科技進步的時代真的很幸運,雖然有名大學的名牌現象還是無法解除,但有許多教育家正在透過網路教學平台推行平民教育,這是很樂見的,讓知識不再屬於要繳一大堆錢才可學習到,這是我們生在這個時代的萬幸吧!多學習如何用 Google 找到資料也是必須的能力呢!值得好好培養!